黎洪秀蘭校友重遊母校小記
闊別八十載,這次重返小學校園,難掩興奮心情。今年九十歲的洪秀蘭校友,甫穿過大閘直奔山門,兒時的回憶就不斷湧現……
「這幢大樓以前是沒有的。」
真的沒記錯,文錦紀念樓是在1961年才落成的。
「我以前在這裏上課,原來課室已改為食堂。」
「啊﹗這樓梯跟以前是一樣的!」
其實,由韋馱殿通往大雄寶殿的樓梯的水磨石扶手旁已加裝木扶手,畢竟要憑八十年前的記憶,發現這細微的改變並不容易,又或者當時只有十歲的洪校友根本就不用扶手,那就更難察覺了!
腰板挺直的洪校友,不用攙扶,一口氣走上通往大殿的樓梯,重拾兒時「上殿」的足跡。上殿(讀音是din2,不是常讀的din6)是寶覺人語,說的是上大雄寶殿拜佛及做晚課。走進大殿,她隨即恭敬問訊,就像昔日的小學生模樣。
「這座燈塔好像以前沒有,這些宮燈好像也沒有……」
但當大殿的射燈關上,隨即就回復洪校友四十年代初讀書時的情景。
「對了!以前沒有那麼光亮!」
其實藥師佛塔及宮燈自建苑以來一直存在,只是現在換了較光亮的燈泡而已。
「三尊大佛沒有改換啊!」
洪校友瞻望佛像,仰觀了好一會兒。本想繞過佛龕向前走的,但洪校友止步了。
「可以再前行嗎?以前讀書,佛龕後面是不許學生進入的。」
現在,洪校友可以繞到後方的觀音殿,細看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的座像了。
走累了,洪校友回到韋馱殿旁的活動室(以前是講書堂),跟同是寶覺校友的吳麗珍女士(曾任寶覺中學副校長,現任職東蓮覺苑)細說舊事。吳副校長翻開《寶覺同學》(由寶覺校友會辦的季刊,1941年創刊)的教員相片,洪校友邊看邊憶述:
「校長個子不高,是教我們日文的。日文幾乎全忘記了,現在只記得あ、い、う、え、お。教國文的是馮(柳姿)先生,教數學和繪畫的是謝(忍之)先生。謝先生當時很年輕,與同學十分親近。後來我和同學曾跟她在校外見面。」
林楞真校長生於日本橫濱,曾在日本受教育,精通日語,就順理成章教日語了。
「2021年是東蓮覺苑辦學九十周年,我們現正籌備出版校友集,可以把這次訪問在校友集刊登嗎?」吳副校長問。
「哇!九十周年了!真好!」
洪校友不斷提起一直跟她保持聯絡的小學同學何玉珍和郭蝶兒,說下次要跟她們一起來;更興致勃勃地說,等到寶覺辦學一百周年慶典,一定要重遊母校呢。
後記:當洪校友雀躍地四處參觀時,我和陪伴她回來的兒子黎家泰先生閒聊。得知洪校友生於1931年,原居廈門,二戰時舉家逃來香港,居於黃泥涌道,即今雅谷餐廳附近,遂有緣來到寶覺上學。當時只有十歲的她,究竟讀三年級,還是四年級?讀了半年、一年,還是兩年?洪校友記憶已模糊了。其實,這些細節都不重要,有機會和九十高齡的洪校友相聚已教人興奮,期待很快就可以再和洪校友、還有她的好同學們,一起暢談寶覺今昔。
整理:寶覺中學陳淑雯校長
2020年9月30日
吳麗珍校友(左)和洪秀蘭校友(右)翻看相片話舊
吳志軒總監、洪秀蘭校友、黎家泰先生和陳淑雯校長攝於通往大殿的階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