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課程特色
- 在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本校在初中開設《公民、經濟與社會》、《中國歷史》、《歷史》、《地理》、《佛學》,在高中開設《公民及社會發展》、《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旅遊與款待》、《佛學與人生》。
- 配合國家安全教育重點,讓學生認識國家安全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本校人文學科以國家安全領域為主題進行聯科活動,例如公民及社會發展以「網絡安全」、地理科以「生態安全」、經濟科以「經濟安全」及旅遊與款待科以「文化安全」為主題,設計網上教學活動,各科運用不同應用程式(例如Socrative、Quizizz等),讓學生認識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並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
生活與社會、公民及社會發展
- 本校於2024年9月於初中開設《公民、經濟與社會》(前身為《生活與社會》)。初中《公民、經濟與社會》和高中《公民及社會發展》積極配合教育局有關國情、《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國家安全及守法意識,培養正確價值觀及責任感。
- 本科重視教師專業團隊的建立,積極參與專業交流活動,包括:香港中學校長會自主學習公開課,進行課堂研究計劃和教研分享等,展示本校教學成果。
- 兩科積極推動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校本課程設計包含預習P(Preparation)、筆記P(Participation)、展示與反思R (Reflection)元素,課堂上讓學生多參與、多展示,提升學習效能。
22-23年度生社科學生學習情況
- 每年舉辦貧富宴,讓參加者體驗貧富不均的現象,反思自己身處物質豐裕的社會,學懂珍惜與感恩。
21-22年度貧富宴
- 內地考察是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的重要一環,讓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設身處地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欣賞,提升國民身份認同。學生完成考察後,須進行專題研習以展示其考察成果和個人反思。
- 2023年7月,中五級學生參加由教育局籌辦的「佛山文化遺產及環境保育內地考察」,參訪廣東粵劇博物館及佛山嶺南天地,讓學生認識文化保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本校並舉辦延伸活動,帶領學生到大澳進行漁村文化考察,參觀本地神功戲及戲棚、製作鹹蛋、學生使用漁網等,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文化保育的意義。
22-23年度中五學生於廣東粵劇博物館門前留影
22-23年度公民科大澳漁村考察中五級學生參觀香港神功戲戲棚
- 2024年3月,中五級學生參加由教育局籌辦的「惠州創新科技內地考察」兩天團,透過考察了解國家在各方面的成就。在歷史文化保育方面,參訪宋朝著名文學家蘇軾被貶惠州期間經常遊覽的「西湖」,感受蘇軾筆下惠州西湖之美。到訪惠州古城門「朝京門」,還有近年活化改造、具有廣州騎樓建築特色的歷史文化街——水東街,讓同學認識珍惜國家文化遺產、文化保育與傳承的重要性。另外,參訪惠州中學,學習內地教育良好經驗,兩地師生互動交流,建立彼此情誼。
23-24年度中五學生於惠州朝京門留影
- 2024年7月,中四及中五級學生參加「內蒙古六天遊學團」,了解國家積極發展偏遠地區,認識內蒙古在歷史文化、能源科技、生態保育及新科技發展的成就。在歷史文化方面,同學參訪了呼和浩特清真寺、成吉思汗陵、大召寺及塞上老街,認識當地的文物保育工作。生態環境保育方面,同學在希拉穆仁草原考察,入住蒙古包,體驗草原文化與風俗,亦到訪響沙灣,了解沙漠保護及沙漠旅遊產業發展。在高新科技發展方面,在內蒙古博物院參觀館內飛天神舟展覽,認識內蒙古作為國家航天科技試驗場的成就及貢獻。在新能源發展上,參觀庫布其大沙漠的光伏發電場,了解國家實現「治沙、種草、養殖、發電、扶貧」的新能源、光伏扶貧發展模式。
23-24年度內蒙古交流團——希拉穆仁草原
23-24年度內蒙古交流團——希拉穆仁草原
中國歷史
- 本科旨在讓學生理解重要中國歷史事件的由來及發展,從而掌握事物的變革及發展趨勢,以古鑑今,策劃未來。學習先賢事跡,以培養學生優良的品格及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從而啟發個人對社群的責任感和國家民族的認同。
- 本校不定期安排師生參加國內交流團,曾到訪西安、河南及內蒙古等地。例如2018年參加內蒙古交流團,通過交流會、草原生活、與當地中學生交流互動等活動,深入認識內蒙古的歷史與文化,了解當地利用自然資源促進經濟發展,並親身體驗草原牧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同學回港後製作專題報告,為是次交流活動劃上完美的句號。
17-18年度中史科內蒙古交流團
中史科同學到沙漠留影
歷史
- 本科著重培養學生思考及掌握各種歷史技能,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品格與價值觀,適應社會不斷的變遷。
- 在2019/20年度,本科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發展「歷史『寶中』尋──歷史課程設計與校史室建設」計劃(https://youtu.be/KQfXmiDuxeU),把學校201室發展成校史室,並以學校的創辦及發展歷史,設計初中歷史科的校本教材。
- 本科重視自主學習和從閱讀中學習,課堂常以小組討論、匯報及展示討論成果等方式,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及投入感,從中啟發學生潛能。此外,每年均會推薦學生參加教育局和香港大學電子學習發展實驗室合辦的「初中歷史科電子閱讀獎勵計劃」。
- 本科積極舉辦校內活動,近年持續推廣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安排初中學生在校參加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剪紙、麵塑、紮作、廣彩、圖章雕刻)、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移動.非遺」學校教育活動。又參加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辦「廣東非遺入校園系列」文化體驗活動,身體力行地體會中華文化優秀一面。
- 舉辦「校史導賞員訓練課程」、「歷史科思考技能訓練課程」,啟發學生的自信心與潛能,從而提升學習興趣及效能,讓高中歷史科學生持續於公開考試取得優異成績。
非遺剪紙課程作品展示
「廣東非遺入校園系列」文化體驗活動(壯錦香包製作工作坊)
22-23年度中學巡禮校史導賞員(初中)
22-23年度校史導賞員為教育局來訪人員進行導賞
24-25年度中一校史導賞員於中學巡禮向小學生及家長介紹本校歷史文物
- 本科積極推動學生參與多元化的本地和國內考察,提升學生對研習本科的興趣與學習經歷,逐步建立自信心。本地活動例如:專題講座、模擬考試、大學歷史系資訊日、歷史青年領袖培訓課程等。內地考察團足跡遍及北京、廣州、中山等地,讓學生走出課室,參觀各地古蹟與博物館展覽,親身體驗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
22-23年度參與香港文化博物館主辦──文化新人類青年領袖獎勵計劃成果匯報
參加「中大歷史日」,為升學做好準備
- 學生在校外比賽屢獲殊榮,如「那些年……那些事」歷史文化專題報導比賽高中組冠軍,「從香港古蹟出發:尋找中華文化的延續與承傳」攝影比賽(智能手機組)亞軍、「小小歷史學者培訓計劃 2023-2024」中華文化校內推廣嘉許獎、「『說出身邊人的故事』——全港中學生『改革開放』口述歷史報告比賽」取得優異成績。
14-15年度歷史文化專題報導比賽高中組冠軍
榮獲「小小歷史學者培訓計劃 2023-2024」中華文化校內推廣嘉許獎
地理
- 本科課程旨在讓學生:(a) 建立對空間、地方和環境的知識及理解,特別是有關不同地方的空間分布和人與環境的互動作用;(b) 從地理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究;(c) 建立地理技能和基本能力,供升學和生活之用;(d) 成為具見識和有責任感的公民,願意為社會、國家和全球的福祉,以及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 每年安排學生參與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的實地考察課程,過程中學生閱讀和闡釋不同種類及不同比例的地圖和平面圖,選用各種實地考察技能(例如:觀察、量度、訪問、記錄、拍照和繪製草圖)和工具(例如:相機、風速計),進行實地戶外考察。
- 經常參加不同的校外比賽,例如:香港地理奧林匹克比賽。
18-19年度荃灣川龍河道研究
19-20年度西貢海下灣海岸考察
經濟
- 本科透過短片作課前預習,加強學生的專注和參與程度,提升學習的成效。
- 課本配合筆記,將所學的新概念聯繫到日常生活的例子,加強學習的效果。
- 運用不同平台及軟件,例如:Google Classroom、Google Slide等提高學習動機,促進新知識的建構。
- 加入個案研究及延伸閱讀,讓學生將學科知識聯繫生活。
- 透過不同的參觀活動,提升學生的眼界及裝備自己。
23-24年度中四經濟科學生參觀香港恒生大學
22-23年度自主學習周中環導賞團金錢世界
旅遊與款待
- 本科歷年公開考試表現理想,增值表現卓越。2012年至2022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平均合格率為97%,其中六年的合格率更高達100%,歷年平均優良率達37%。
- 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及擴闊視野,本科多次舉辦境外遊學團,例如首爾文化探索之旅及馬來西亞檳城姊妹學校交流團。學生透過參與遊學團的籌備工作,例如設計遊學團橫額、編寫遊學團小冊子、籌辦及主持遊學團家長簡介會等,運用旅遊與款待科所學的概念和知識,提升溝通、解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境外學習交流完畢,同學撰寫報告總結所學,在早會與其他同學分享學習心得與感受。
- 本科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校外活動及比賽,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拓寬視野及增強學習的深度。近年參與的活動包括餐桌禮儀工作坊、酒店參觀等。又參與「國際酒店與旅遊款待專題研習獎學金比賽」(ITHS) 2024,其中4人獲頒金獎,4人獲銀獎。
23-24年度「檳城姊妹學校交流團」,學生參與文化體驗活動後,與菩提國民型中學師生合照。
23-24年度「檳城姊妹學校交流團」,學生與菩提獨立中學師生合照。
15-16年度首爾遊學團
同學參與傳統文化體驗
22-23年度自主學習周旅遊與款待科攤位工作人員合照
22-23年度學習活動日——餐桌禮儀工作坊
22-23年度旅遊與款待科同學參觀半島酒店
22-23年度校長與同學參觀港島香格里拉酒店
23-24年度學生參與「國際酒店與旅遊款待專題研習獎學金比賽」(ITHS) 2024
佛學、佛學與人生
- 本校分別於初中及高中設立「佛學」及「佛學與人生」課程。
- 初中以教授佛學基本概念為課程根本,讓學生對佛教的歷史、源流、基本教理以及實踐方法有系統的了解,秉承本校「慈悲博愛」的校訓,培養學生慈悲平等的精神,教導學生以佛陀為榜樣,奉行眾善,關心別人,服務社會。
- 高中佛學與人生課程,以人生課題為範疇,佛教義理為導引,幫助學生探索人生意義、生命價值等問題,使其建立正知正見,培養健康心靈,並於生活中踐行。
- 為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本科另於初中及高中分別推行校本攝影禪課程及基礎禪修課程,並與弘法事務組合辦各類身心體驗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精神及心靈素養。